您好!感谢您访问大连真久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又是一年小雪时,舌尖上的药膳请收藏
来源: | 作者:zjzj99 | 发布时间: 2024-11-21 | 71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图片

     

1


小雪

“十月中,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。”

——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

每一个节气都是自然界阳气状态变化的一个节点,当进入了冬天,阳气开始收藏,气温自然下降。用一个名词来代表这种节点的特殊性,故有节气。

“夜深烟火尽,霰雪白纷纷”。雪代表着阳气归根,下雪之时,天阳敛藏,万籁俱寂,不动如山。

因此《群芳谱》中有言,“小雪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”

我们将小雪节气分为三候,分别有不同的描述。

一候虹藏不见,北方以雪为多,故彩虹难见;

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,阴阳不交,天地不通;

三候闭塞而成冬,终究进入了寒冷的冬天。



图片

2


小雪后,终之气

从小雪到来年初的大寒,我们都处在壬寅岁的终之气里。壬寅年岁木太过,少阳相火司天,终之气客气厥阴风木加临主气太阳寒水。

《黄帝内经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是这么说的:“终之气,地气正,风乃至,万物反生,霿雾以行。其病关闭不禁,心痛,阳气不藏而咳。”

少阳相火司天,则厥阴风木在泉,到了终之气,客气正是在泉之气所在。于是,这段时间内厥阴的风象会比较明显,气候偏温,应冷不冷,甚至会有终冬行春令的感觉。这背后正是厥阴风木带来的阳气不藏,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被打破了。

对应于人体,大致会有两个问题。

其一是阳气不藏,容易虚火上扰,可能心火虚亢而有心脏相关的问题,也容易失眠、长溃疡,《黄帝内经》特地说了咳嗽,笔者认为这应该也是阳气不藏导致的肺气肃降出现了问题。其二则是厥阴肝的问题,近期肝风肝火都会偏旺些,也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。



图片

3


牛尾海参冬藏汤


秋收冬藏,在这阳气不藏的冬天,我们需要补肝肾以潜阳,给大家推荐这款益精补肾的药膳,可以每周喝一次哦。

图片


/

牛尾100g,海参100g,板栗50g,芡实30g,铁棍山药50g,生姜3片,京葱3段

图片

/

牛尾骨切厚片,焯水洗净血沫,海参泡发洗净,去内脏及泥沙,切小段;

板栗去壳,芡实洗净,铁棍山药去皮切段;

于砂锅内将牛尾骨、葱姜干炒起香,加入海参后加少量白葡萄酒去腥,加水小火煮半小时;

将板栗、芡实、铁棍山药加入砂锅中,小火炖煮1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。


/


补肾添精,健脾化湿


/


这道汤能补气而不上火、同时健脾胃、解暑化湿,特别适合暑热天浑身困重酸楚,老是懒洋洋提不起劲的朋友食用,对于虚胖、身体湿比较重的朋友尤其合适哦!



4



食材解密

牛尾

牛尾性味甘、平;具有有补气、养血、强筋骨的功效,有强体魄、滋容颜的作用。现代营养学亦认为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能量和磷、钙、铁等以及脂肪、维生素类等。


图片


海参

《本草从新》载其“甘咸,温。”功能补肾益精,降火滋肾,通肠润燥,除劳怯症。治精血亏损,虚弱劳怯,阳痿,梦遗,小便频数,肠燥便艰。


图片


板栗

板栗对人体的滋补功能,可与人参、黄芪、当归等媲美,尤其对肾虚患者有良好的疗效。梁代陶弘景论其功能为“益气、厚胃肠、补肾气。”《本草纲目》也记载有:"有人内寒,暴泄如注,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。肾主大便,栗能通肾,于此可验。"


图片


芡实

味甘、涩,性平,能益肾固精,健脾止泻,袪湿止带。用于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,脾虚久泻,白浊,带下。


图片


山药

《神农本草经》言:“味甘,温。主伤中,补虚羸,除寒热邪气,补中,补中益气力,长肌肉。久服耳目聪明,轻身不饥,延年。”

山药能补肺脾,养五脏,止泄泻,长肌肉。此物有“补土生金”的功效,脾胃好了,肺气才能充足,才能少感冒。
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