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感谢您访问大连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央视专题:慢性炎症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,导致衰老加速35%,癌症与慢病风险提升30-50%
来源: | 作者:世界肠菌研究会 | 发布时间 :2025-09-05 | 312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 前  言 

你有没有想过,身体里的炎症并不是一场短暂的感冒,而是一场“慢性暗火”?央视曾在专题节目中指出:慢性炎症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,让衰老加速35%,并让癌症与慢病风险提升30%—50%。

图片

听上去是不是有些触目惊心?更可怕的是,这个过程往往悄无声息:一开始只是轻微的腹胀、疲倦,久而久之,炎症反复加剧,肠道菌群失调,恶性循环就此形成。于是,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炎症,最终可能引向全身性的衰老与疾病。那么,肠道菌群究竟如何牵动我们的健康?慢性炎症与衰老、癌症之间又有什么惊人的内在联系?这正是今天我们要揭开的秘密。

 01  炎症与肠道菌群的恶性循环 

科学家们早已证实,慢性炎症与肠道菌群失调(dysbiosis)之间存在双向作用。正如捷克科学院Hrncir教授在 Microorganisms 期刊(2022年)发表的综述中指出,炎症会削弱肠道屏障功能,导致有害物质入血,引发更严重的免疫反应,进一步损伤菌群。央视节目中专家也形象地比喻:这是一个“恶性循环”——炎症破坏菌群,菌群失衡反过来加剧炎症。

图片

临床数据更令人警醒。PNAS 200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,炎症性肠病(IBD)患者的菌群多样性明显下降,益生菌数量减少,而条件致病菌比例上升。这意味着,慢性炎症患者不仅面临局部损伤,更面临全身风险。

当炎症不断恶化,肠道环境逐渐由“森林”变成“荒漠”:益生菌难以生存,坏菌群肆意滋长。这种菌群失衡就像拆掉了人体免疫的防火墙,不仅提升了感染风险,更加速了细胞损伤和衰老。


 02  慢性炎症与癌症、慢病的风险通道 

如果说炎症是“火”,那么癌症与慢病就是这把火的“烈焰”。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:肠道慢性炎症患者的结直肠癌风险比常人高出20倍【。美国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(NEJM)报道,慢性炎症状态会通过持续的DNA损伤和细胞微环境改变,显著提升肿瘤发生率。

图片
不仅是癌症,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阿尔茨海默症等慢病,也被证明与慢性低度炎症高度相关。2021年 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 的一篇综述强调,菌群失调会导致短链脂肪酸(SCFAs)不足,而这些代谢物本应起到抗炎和修复作用。缺乏这种“保护伞”,全身代谢与免疫系统更易被炎症拖入深渊。

央视在专题中引用的核心数据——“衰老加速35%,癌症与慢病风险提升30%—50%”,正是基于这一庞大的流行病学证据链。换句话说,你今天不在意的小炎症,可能正是十年后癌症或慢病的伏笔。

 03  益生菌与饮食的拯救力量  

好消息是,科学已经找到一些“干预钥匙”。饮食与益生菌的作用尤为突出。Hrncir教授团队在2022年的综述中指出,膳食纤维、低糖饮食及益生菌补充,可以重塑肠道微生态,阻止炎症—失衡—再炎症的恶性循环

这与央视专家的表述不谋而合:日常生活中,酸奶、低盐泡菜、纳豆等发酵食品富含益生菌,它们能提升肠道菌群的多样性,让“森林”重新茂密。益生菌就像种子,而膳食纤维是肥沃的土壤。两者结合,才能让健康的菌群真正生根发芽,抑制炎症蔓延。

图片

例如,Nature 2014年的一项研究指出,人工甜味剂会导致菌群失衡并加剧葡萄糖耐受不良,而高纤维饮食则能逆转这一过程。这说明我们并非无能为力:饮食选择就是一把调节菌群的“方向盘”。

 04  未来医学的“菌群疗法”革命 


除了饮食改善,科学界还在探索更直接的干预方式。粪菌移植(FMT)就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例子。多项临床试验表明,FMT对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治愈率超过90%。近年来,它也被用于探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、肝硬化、帕金森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症。

图片

另一个方向是“精准益生菌”。研究发现,某些特定菌株如 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 具有显著抗炎作用,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体内普遍减少。未来或许可以通过人工培养与精准补充,让这种“超级抗炎菌”成为医学处方。

更前沿的还有“代谢物疗法”。科学家尝试通过增加短链脂肪酸(如丁酸盐)或抑制有害代谢物(如三甲胺TMA)的生成,直接阻断炎症链条。比如 Cell 2015 的研究发现,抑制肠道微生物合成TMA,可以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。这些探索昭示着一个未来:医学可能从“杀死病菌”转向“培育好菌”。

 05  结语总结 

从央视的警示,到国际顶尖期刊的研究,我们看到的结论高度一致:慢性炎症与肠道菌群失衡是一条危险的双向高速路,它让衰老提前、让癌症和慢病风险骤升。然而,科学同时告诉我们:改变饮食、拥抱益生菌,乃至未来的菌群疗法,都可能成为打破恶性循环的“刹车”。

所以,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:别等炎症积累成病,而是主动在生活中播种健康的“菌群森林”。记住,这不仅关乎今天的肠道舒适,更关乎未来的长寿与免疫力。

 注明  参考文献 

Gut Microbiota Dysbiosis: Triggers, Consequences,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Options

Tomas Hrncir 

PMCID: PMC8954387  PMID: 353361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