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处暑
秋风送爽已觉迟
一度暑出处暑时
处 CHU SHU 暑 |
处暑,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。

01
处暑养生原则
(1)
养胃生津,宜防温燥
处暑后,气温下降,但白天仍然较热,天气往往多风少雨,空气湿度小,秋燥较为严重,而燥气容易损伤肺部,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。此时之燥属于温燥,常和肺胃津亏同时出现,出现皮肤、口唇、鼻腔干燥,及毛发枯而无光泽、头皮屑增多、大便干结、消瘦等。要多吃蔬菜和水果,多喝水,多吃养胃生津、润肺清燥的食物。少吃或不吃辛辣油炸、肥腻食物,以防加重秋燥症状。同时,可在家中种花、养鱼,或者使用空气加湿器,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。

(2)
祛暑化湿,脾胃和合
处暑仍在三伏之中,尚未完全摆脱长夏季节,暑热之气较盛。暑热伤气,容易导致脾虚生湿,而暑气夹湿,湿邪最易困脾,这样的气候极易造成脾胃气机升降失调。“内伤脾胃,百病乃生”,脾胃养生非常重要,一方面要注意饥饱适宜,切勿暴饮暴食;另一方面,要重视养脾阳,在夏秋之交避免过食寒凉瓜果,最容易损伤脾阳,导致脾阳下陷而成腹泻,兼湿浊弥漫,苔见白厚或厚腻,日常饮食要清淡,多吃些清热、利湿的食物。
(3)
助阳消阴长,润养五脏
处暑节气是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,此时应帮助阳气的收敛。养生在精神情志、饮食起居、运动锻炼等方面都要以“收”为原则。注意保暖,及时根据气温增减衣物,既做到防热敛阳,又要注意防寒护阳。同时宜适当增强机体功能,调整起居作息,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睡眠。暑热退去,感觉神清气爽,要收神敛浮越的心气,及时调畅情绪,使之舒畅和顺,保持平和、愉悦、宽容的心态。
02
处暑精神调摄

时至处暑,秋意越来越明显,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景象,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,中医学上也有“秋应于肺,在志为忧”。这个时节,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,非常容易导致人心情忧郁,从而患上“秋季抑郁症”。因此要注意收敛神志,使神志安宁、情绪安静,切忌情绪大起大落。“目不乱视,神返于心,乃静之本”,可通过闭目养神的方法,即每天闭目静坐30分钟,眼睛自然闭合,目清耳静,则神气内守而心不劳。
03
处暑起居调摄

处暑,即为“出暑”,“处”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“一场秋雨一场凉”“立秋处暑天气凉”“处暑热不来”均是最生动的描述。处暑时节,白天热,早晚凉,昼夜温差大,降水少,空气湿度低,起居养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。
1.通风透气
确保室内通风,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要再开空调,可开窗使空气流动,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。睡觉时腹部盖薄被,以防脾胃着凉。同时,室内可养些绿色植物,如盆栽柑橘、吊兰、文竹等,净化空气,增加含氧量。需要注意的是,入睡之前最好关窗盖被,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,感染风寒。

2.适度秋冻
此时仍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,保持适度“秋冻”。但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,促进阳气潜降,不可盲目挨冻,以自身感觉不寒为佳,让机体渐进式适应低温环境。老人、孩子等特殊人群,身体抵抗力弱,代谢功能较弱,血液循环慢,既怕冷又怕热,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,还是应及时增减衣服。
3.保证睡眠
处暑节气后,人体出汗明显减少,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,机体进入生理休整阶段;同时此时正处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,易生“秋乏”。起居应相应调整,尤其是睡眠要充足,最好比夏季多睡一个小时,以充分缓解“秋乏”,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,养精蓄锐。
04
处暑饮食调摄
处暑,进入秋季进补的好时节,但要循序渐进。炎夏过后,人的脾胃功能尚未恢复,不要急于“大补”,给脾胃一个调整期,以有营养、易消化,可调理脾胃的食物为先,如红枣、陈皮、蜂蜜、山药、莲子等。同时,不可滥补,可选择一些“补而不峻”“润而不腻”的平补之品,这样既能营养滋补,又容易消化吸收,防止过于滋腻,引发脾胃不适。蔬菜可以选择番茄、胡萝卜、山药、茭白、南瓜、荸荠、莲藕等;水果可以选择柑橘、香蕉、梨子等;肉类可以选择黄鳝、鸭子、海蜇等。秋与肺相通应,肺主皮毛,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曰“多食苦,则皮槁而毛拔”,此时要少吃苦瓜、野蒜等苦燥之物。
·养生粥品 ·
#薏苡仁粳米粥

【原料】薏苡仁100个,粳米100g,红枣10枚。
【做法】将粳米、薏苡仁洗净后浸泡30分钟,一起放入锅内,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,转为小火慢煮至粥黏稠。
【功效】健脾养胃,排毒祛湿。
#红枣南瓜玉米粥
【原料】大米100g,南瓜200g,鲜玉米粒适量,红枣5枚。
【做法】大米、红枣、玉米粒洗净,南瓜去皮、去瓤,切小块。大米、玉米粒倒入砂锅内,加入适量清水后大火煮开,然后小火炖煮20分钟,期间用勺子兜底搅拌,防止粘底;加入南瓜块,中小火熬煮至粥黏稠即可。
【功效】健脾养胃,养血安神,润肠通便。
·养生饮品 ·
#木瓜银耳莲子羹

【原料】木瓜半个,莲子20g,枸杞子10g,银耳1小朵,冰糖适量。
【做法】木瓜去皮去籽切成块,莲子洗净,银耳放在冷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撕成小块。锅中放入适量水,将银耳、莲子和冰糖放入,烧开后转小火炖煮约30分钟;放入木瓜和枸杞子,再煮5分钟即可。
【功效】滋阴养颜,益气安神。
#小吊梨汤
【原料】银耳 1小朵,雪梨 2个,红枣 5枚,话梅 5g,百合5g,枸杞子5g,冰糖适量。
【做法】雪梨用盐搓洗干净,去皮去核后切成小块,梨皮不要扔,它是清香、浓稠的关键;银耳提前泡发,择去根部,撕成小块;锅中放入2000mL清水,煮沸后放入银耳,中火煮至银耳微软;加入梨块、梨皮、话梅、冰糖、百合、枸杞子、红枣继续煮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,煮至水量减少三分之一即成。
【功效】生津润燥,止咳化痰。
·养生菜品 ·
#玉竹沙参炖老鸭

【原料】老鸭1只,玉竹10g,沙参5g,生姜适量,盐适量。
【做法】玉竹、沙参提前用温水浸透,生姜切片,老鸭去头、爪及内脏并斩成件,焯水去浮沫。全部材料置于砂锅,加入适量开水,大火炖30 分钟后改小火炖2小时,加入适量盐即可。
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滋阴润肺,养心安神。沙参和玉竹滋阴清肺,养胃生津,清热凉血;老鸭补中益气,清热润燥,和胃消食。三者合用,既清补又养生。
#芝麻菠菜
【原料】鲜菠菜500g,熟芝麻15g,盐、芝麻油、味精适量。
【做法】菠菜去根洗净,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,捞出浸入凉水中;待菠菜凉后捞出淋干水分,切成段,放入盘内;分别加入盐、味精、芝麻油,搅拌均匀,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。
【功效】补肝益肾,养阴润燥,润肠通便。菠菜茎叶柔软滑嫩、味美色鲜,有养血,止血,敛阴,润燥的功效。适当吃些菠菜不仅能养阴润燥,还能清理人体肠胃里的热毒,防治便秘。此外菠菜还含有丰富维生素 C、胡萝卜素、蛋白质。
·养生茶品 ·
#柠檬菊花茶

【原料】鲜柠檬30g,菊花10g,蜂蜜适量。
【做法】将柠檬洗净切片备用。水烧开后放入柠檬、菊花,用小火煮5分钟;开盖捞出柠檬、菊花,在茶汤中加入蜂蜜即可饮用。
【功效】疏风清热,平肝明目,滋阴润燥。菊花含有胆碱、菊苷、挥发油和龙脑等物质,具有散风清热、平肝明目的功效;柠檬富含维生素C,有化痰止咳、生津健胃、美容减肥的作用。二者搭配蜂蜜,滋阴润燥的功能更强。
#黄芪杞菊茶
【原料】黄芪、枸杞、黄菊花各10g,冰糖少许。
【做法】前三味洗净,放入茶壶中,加入1000mL沸水冲沏,盖上盖子闷10分钟后放入冰糖调味,当茶饮用。也可先将前二味加水1200mL,大火煮沸,转小火煎煮10分钟,再将菊花放入,煮沸后熄火5分钟,加入适量冰糖调味,当茶随意饮用。
【功效】补脾肺,养肝肾,散风邪,清燥热。
05
处暑运动
处暑,天高云阔,秋韵宜人,正是郊外畅游,欣赏美景的好时节。每到这时,人的身体也会进入休整阶段,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科学运动,有效缓解“秋乏”。运动时间宜选择早晨和傍晚,程度以“不累”为宜。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,运动中注意及时补充水分,并注意衣着防止感冒。
推荐运动——骑自行车

骑行被称为“黄金有氧运动”,是一种能较好改善人体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,更是一种心灵愉悦的运动方式,适合各个年龄阶段。在骑车的过程当中,可以吸收到更多的氧气,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速度,让大脑保持清醒,并能有效锻炼下肢肌力,增强关节灵活性。骑车锻炼时间建议根据自身体质,每次30~60分钟,以中等强度为宜(呼吸感觉到微喘),心率控制在120~150次/分钟。骑行时两肩放松,两臂伸直,不驼背,不塌腰,穿着得当。最好能佩戴头盔,做好防护措施。
06
处暑穴位保健
尺泽穴

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,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。手掌向上并微屈肘部,当摸到肘横纹粗大的肌腱时,肌腱的外侧便是此穴。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的合穴,按揉此穴有清宣肺气,润肺降火,调理肠腑的功效。以拇指或中指指腹,做轻柔和缓、小幅度、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揉动,使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,每天按摩此穴5分钟左右。
三阴交穴

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,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三阴交是足少阴肾经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在小腿部位的交汇之处,是人体的保健要穴。经常按揉三阴交穴可以健脾养血,调补肝肾,促进全身气血运行,还能宁心安神,帮助睡眠。用拇指或中指指腹以适当的力度按压穴位,按下后立即拿开手指为一次,每组可连续按压30~50次;也可以先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揉,再照逆时针的方向按揉,连续按揉5~10分钟左右,每天1~2次。

